415` 金道花苑幼儿园——资讯

手足口的预防
2014-05-13 09:14
评论(0)  阅读(667返回

 

 

手足口病的定义

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 ,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无合并症的患儿预后良好,一般57天自愈。

传染源
人是本病的传染源
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
流行期间——患者急性期,病人粪便排毒35,咽部排毒12周;
流行间歇和流行期——健康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 
传播途径
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
空气飞沫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唾液中的病毒;
日常接触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生活用品传播;
水源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经口感染;
医源性传播:门诊交叉感染、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传播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为1001,受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
成人多通过隐性感染获得抗体;
患者主要为儿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4岁以内占85%95%

流行特征
地区分布:极为广泛,无严格地区性;
季节分布:四季均可发病,冬季发病较少见,夏秋季多见;
流行方式: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托幼机构易发生集体感染

临床表现 
潜伏期
一般27,无明显前驱症状;
多数病人突然起病;
约半数病人发病前12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
四部曲——主要侵犯手、足、口、屁四个部位;
四不像——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
四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初期有轻度上感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
口腔粘膜疹出现较早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
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
斑丘疹在5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
疱疹呈圆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
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

治疗原则 
本病如无合并症,预后良好,多在一周痊愈;
治疗主要对症处理,可服Vit BC及清热解毒中草药或抗病毒药物;

预防原则
尚无特殊预防方法,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
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患儿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流行时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作用有一定效果;
对严重合并症病例,密切接触患者的体弱婴幼儿也可肌注丙种球蛋白;
及时采集合格标本,明确病原学诊断

防控措施
1、重点做好对幼儿的晨检工作。
晨检内容:
一摸: 幼儿有无发热现象,可疑者测量体温。 
二看: 一般情况下,观察幼儿精神状态、面色等,传染病的早期表现,咽部、皮肤有无皮疹等) 

三问: 个别幼儿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 

四查: 有无携带不安全的物品,发现问题迅速处理。 一旦发现孩子发热、出疹等症状者,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对病孩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加强经常性健康监测。仔细观察每个小朋友的精神变化,有的孩子出现吃饭、喝水不好,告诉老师说他嘴疼,老师就要看一下孩子的口腔是否有溃疡及小红点出现,如果有溃疡,再看看孩子的手和足跟有无小红点出现。从很多细节上可以发现孩子的潜在疾患,因此,老师要多注意观察孩子,尤其在孩子吃饭和喝水时。
3、控制传染源。患儿未彻底治好前,不得返校(园)上学,病孩痊愈后须凭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医生证明,由学校(幼儿园)保健老师检查核实后方可回校(园)上课。

4、幼儿园教室、图书阅览室、活动室、休息室等场所要保持经常性的开窗通风换气。保持空气的清新,每日至少三次以上,每次至少30分钟。每天对孩子可能接触到的物体(桌、椅、门、窗、日用品、玩具、食具、门把手等)的表面都应用含氯消毒液消毒。注意保管好消毒药品。
5、加强幼儿园食堂卫生和饮用水供应管理,确保向幼儿提供安全卫生的食品。
6、注意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7、开展健康教育。告诫家长流行季节不要带儿童到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患儿接触;纠正儿童不良卫生习惯,对儿童玩具、餐具、衣物、用品要经常消毒,家长要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如饭前便后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


评论(共0条)
我要评论

    正在保存评论,请稍候...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