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 广州总医院幼儿园——资讯

2010年给家长的一封信
2010-04-15 15:26
评论(0)  阅读(905返回

2010年给家长的一封信

各位家长:

您好!今年我国手足口病的疫情严峻,广东已出现数万病例,并出现死亡个案。此病传染性极强,病后不能终生免疫。为了做好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幼儿园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如每天清晨由保健护士在幼儿园门口把关,对来园幼儿进行晨检。幼儿到班上后,班上的工作人员在餐后起床后等多个环节对幼儿进行二次检查。每位幼儿的儿童毛巾、水杯每天高温消毒两次,餐具每餐消毒;每日对门把、扶手、桌面、公共场所物品等物体表面用“碘尔康”碘伏消毒液擦拭消毒;幼儿玩具在晴天时用“健之素”消毒片消毒水浸泡后暴晒,阴雨天用紫外线消毒;卧具每两周换洗暴晒……幼儿活动室每天来园前开窗保持空气流通;幼儿离园后用紫外线进行全园室内消毒一小时;同时,在社区的支持下,坚持做好室内外环境的消毒与灭蚊工作等。

为避免疫情的发生与蔓延,请家长仔细阅读以下资料,配合幼儿园做好预防工作。若家长发现幼儿有异常情况,及时就疹。为了保证全园幼儿的身体健康,幼儿园每天在门口有保健人员进行晨检,如发现有疑似幼儿,请家长立即带幼儿就诊,并凭医院相关诊断书方可回园就读。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病程一般为7天至10天。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二、手足口病的传染源和潜伏期?

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成人也可能是隐性传染者,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患者仍可自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手足口病有哪些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消化道、呼吸道和分泌物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如:

1、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

2、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

3、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

4、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四、哪些是肠道病毒(EV71易感人群?

肠道病毒EV71感染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重症患者可引起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五、手足口病(肠道病毒(EV71))有哪些临床表现?

1、一般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2、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六、个人预防措施:

1、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有饮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2、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3、注意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太阳,增强自身免疫力。

4、注意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减少儿童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就诊。

6、由于成人也能感染手足口病,虽然一般不会发病,但也会传染病毒。请家长接孩子前或回家时及时洗手,保持个人卫生。

 

 

 

 

 

 

 

 

 

 

 

 

 


评论(共0条)
我要评论

    正在保存评论,请稍候...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