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 凤溪幼儿园——资讯

预防手足口小常识
2014-05-07 10:34
评论(0)  阅读(856返回

 

预防手足口病健康知识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肠道传染病,该病多发生于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多发,少数病情较重。目前,没有特效治疗方法,重在预防。儿童感染手足口病(EV71感染)后,一般仅有轻度不适,多以发热起病,一般在38度左右,部分患儿在口腔、手、足、臀部和肛周等处出现皮疹,或出现口腔黏膜疱疹,部分患儿会出现咳嗽、呕吐、咽痛充血等感冒样表现,经对症治疗,大多数患儿在一周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身体恢复。少数患儿可出现脑炎及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重症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为3——7天,患者和未发病的感染者均可造成传播,主要通过密切接触进行传播,传染性强。人群密集接触是儿童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传播;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也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饮用或者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等也可以造成传播;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可造成传播。根据手足口病的流行规律,每年3月份开始,手足口病开始高发。

预防手足口病,托幼机构和学校应做到:

1、要做好托幼机构、学校的晨检、午间工作,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要立即要求家长带儿童去医院就诊,同时报告相关部门。患儿应在家中休息,不宜继续上学。

2、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后,要立即对玩具、被褥、桌椅、体育器械等进行消毒。同时做好食堂、卫生间、教室、寝室等的消毒处理。

3、保持教室和寝室等活动场所通风换气。

4、发现保育员、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发热伴有皮疹的,应立即暂停工作。

5、保持宽松、足够的教学空间,托幼机构应严格按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定的额定学生数招生,杜绝超员。

预防手足口病,家长应做到: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幼儿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均应充分清洗。

4、尽量少带儿童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可疑手足口病症状要居家隔离观察,以减少交叉感染,若症状加重,须及时到就近的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6、居家隔离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7、儿童家长外出归来后,在接触儿童前应进行彻底洗手。

儿童的健康是你我共同关注的大事,希望您与我们携手,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安全的成长环境。


评论(共0条)
我要评论

    正在保存评论,请稍候...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