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 荔湾区同心实验幼儿园——资讯

婴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2013-03-29 14:25
评论(0)  阅读(480返回

婴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看到这个题目,你可能会心生疑惑:两三岁的孩子,有的连话都说不清,需要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吗?回答是当然需要。否则,到了五六岁还要父母帮助整理书包、系鞋带,甚至还要喂饭。现在不是有很多新闻报道,说是大学生自理能力太差,连衣服都不会洗吗?住校的大学生闹出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我们学校有一个六岁的女孩子,聪明又漂亮,父母都是著名的艺人。有天学校庆祝国际日,全校师生都身着民族盛装,到公园里去游玩。我发现这个女孩的鞋带松开了,怕她被绊倒,就提醒她:“快把鞋带系好。”她却一脸无辜地看着我说:“我不会系鞋带。”我一时语塞,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我能说什么呢?于是,我这个当校长的亲自弯下腰,帮她把鞋带系好,同时轻轻地嘱咐她:“回家让妈妈教你系鞋带。你都六岁了,不是小孩子了,要学会自己系鞋带。”

其实,这种事不怪孩子,要怪家长。现在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溺爱、娇惯孩子是非常自然、可以理解的。哪个父母亲不想让自己的宝贝生活得更舒服一点呢?可是不要忘了,你不能陪孩子一辈子。不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就等于剥夺了孩子学习独立的能力,将一个本应聪明伶俐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懒惰消极的孩子,也就是说,你残酷的伤害了自己的孩子,亲手阉割了孩子的自理能力。

我这样说是不是有点危言耸听?不,我说的是事实。我来跟你分享我的观察:在我们学校的幼儿园里,我特别喜欢观察两岁班、三岁班的孩子,看那些初次从家门出来上幼儿园的孩子。他们每个人都带来了在家中的习惯,到幼儿园以后,都经历了自己独特的过程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和要求,继而产生巨大的变化。我发现,多数有西方文化背景的孩子都喜欢自己动手做事情,而一些中国妈妈们带出来的孩子往往不会主动做事、游戏,总等着别人来伺候、关照。自然而然地,那些主动做事、出主意的孩子变成了班里的“领导者”,而不太会做事、只会跟着别人走的孩子就成为“被领导者”。你看,孩子们的社会地位从小就开始分化了。

当然,教育环境是会改变孩子的。我们是一个国际学校,非常重视孩子的独立性的培养,自理能力就是独立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一般来说,经过一两年的培养,我们的孩子大多数就能够具有较强的自理能力了。到了四岁,我们培养出来的孩子就可以在餐桌上有模有样地吃饭熟练地使用叉子和勺子,吃完饭,用餐巾擦擦嘴巴,站起身来,将小椅子推进桌下,俨然是一个小绅士、小淑女。

可是看看有些新来的孩子,包括一二年级的学生(五六岁),有些还不知道主动地吃饭,困为他们在家里被喂惯了,没人喂就不吃,也不知道怎么吃,看着面前的食物发呆,或是看着别人吃,也不知道怎么吃。等到午餐时间结束,值班老师哨声一响,同学们集合去操场游戏,他们也跟着站起来,饿着肚子走出餐厅。我想如果妈妈们看到这种情形,一定会难过得流下眼泪来。当然,我们的老师们都会尽可能地鼓励、教导孩子好好吃饭的,孩子们也会在新的环境中慢慢学会。但是,一个连饭都不太会吃的孩子,他的自理、学习能力如何也是可想而知的,他已经比别的孩子落后了许多。

孩子的自理能力从他很小的时候就可以培养,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吃奶的时候,练习自己抱着奶瓶;要某一个玩具的时候,不要递到他的手中,而是放在他可以够得到的地方,让他自己走过去或爬过去拿;喂饭的时候,大人和孩子各拿一个小勺子,让孩子有练习自己吃饭的机会,“妈妈喂一口,宝宝自己吃一口”;帮他穿衣服的时候,让他主动伸手配合,不光靠大人往身上套;喝完水,让他自己把杯子放回到盘子里去;吃完饭,帮助把自己的小碗、小盘送进厨房,一次是拿不了,跑两趟或三趟都可以。系鞋带最难学的,可以当做一门功课来学上一个礼拜,直到学会为止。以此类推,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能够自己做的事情越来越多,自理能力越来越强,不光是自信心、责任心增强了,还养成了很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这样的孩子,你还担心他上学以后学习不好、将来不成功吗?

有一点是妈妈们特别要注意的: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时候,一定要创造一个游戏的环境,鼓励、吸引孩子跟你一起“玩”做事的游戏,千万不要逼迫孩子或者讲一些孩子根本听不懂的“大道理”,以免产生厌烦、抵触的心理。另外一点就是要持之以恒,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要怕麻烦。祝你成功!

 


评论(共0条)
我要评论

    正在保存评论,请稍候...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