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 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高高幼儿园——资讯

埃博拉病毒(纤维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病毒)
2014-08-14 15:10
评论(2)  阅读(569返回

 

埃博拉病毒(纤维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病毒)

 

埃博拉Ebola virus)又译作伊波拉病毒。

是一种能引起人类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50%90%之间,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病毒以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该国简称刚果(金),旧称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命名,是一个用来称呼一群属于纤维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下数种病毒的通用术语。

病毒来自“Filoviridae”族。埃博拉属于丝状病毒,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旧称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它的存在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

埃博拉病毒是烈性病毒,埃博拉病毒主要是通过病人的血液唾液汗水和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实验室检查常见淋巴细胞减少、血小板严重减少和转氨酶升高(AST>ALT),有时血淀粉酶也增高。诊断可用ELISA检测特异性IgG抗体(出现IgM抗体提示感染);用ELISA检测血液、血清或组织匀浆中的抗原;用IFA通过单克隆抗体检测肝细胞中的病毒抗原;或者通过细胞培养或豚鼠接种分离病毒。用电子显微镜有时可在肝切片中观察到病毒。用IFA检测抗体常导致误判,特别是在进行既往感染的血清学调查时。实验室研究有很大的危险性,应该只在有防护措施防止工作人员和社区感染的地方开展(4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感染潜伏期2-21天。感染者均是突然出现高烧头痛、咽喉疼、虚弱和肌肉疼痛。然后是呕吐、腹痛、腹泻。发病后的两星期内,病毒外溢,导致人体内外出血、血液凝固、坏死的血液很快传及全身的各个器官,病人最终出现口腔、鼻腔和肛门出血等症状,患者可在24小时内死亡。

其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感染者症状与同为纤维病毒科马尔堡病毒极为相似,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

埃博拉病毒,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艾滋病3级,SARS3级,级数越大防护越严格)。病毒潜伏期可达221天,但通常只有5天至10天。

埃博拉是人畜共通病毒,尽管世界卫生组织苦心研究,至今没有辨认出任何有能力在爆发时存活的动物宿主,认为果蝠是病毒可能的原宿主。因为埃博拉的致命力,加上目前尚未有任何疫苗被证实有效,埃博拉被列为生物安全第四级(Biosafety Level 4)病毒,也同时被视为是生物恐怖主义的工具之一。

 

病毒品种

扎伊尔埃博拉病毒:1976826首次于刚果(金)北边城镇爆发,

苏丹埃博拉病毒:苏丹埃博拉病毒在1976年首次在苏丹棉花厂工人身上被发现。

雷斯顿埃博拉病毒:198911月首次在一群由菲律宾进口至美国维珍尼亚州雷斯顿的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身上发现。19902月,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再次在雷斯顿、德州菲律宾爆发。在这两次爆发中,没有任何人类受到感染。

科特迪瓦埃博拉病毒:科特迪瓦埃博拉病毒这个品种首先在科特迪瓦塔伊国家公园中被发现。

敏感动物

各种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普遍易感,经肠道、非胃肠道或鼻内途径均可造成感染,感染后25天出现高热69天死亡。发病后14天直至死亡,血液都含有病毒。豚鼠仓鼠、乳鼠较为敏感,腹腔静脉、皮内或鼻内途径接种均可引起感染。成年小鼠和鸡胚不敏感。

人群普遍易感,无论其年龄和性别。高危人群包括埃博拉出血热病人、感染动物密切接触的人员如医务人员、检验人员、在埃博拉流行现场的工作人员等。

传播方法

专家们在研究中发现,埃博拉病毒有一定的耐热性,但在60摄氏度的条件下60分钟将被杀死。病毒主要存在于病人的体液、血液中,因此对病人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各种穿刺针、插管等,均应彻底消毒,最可靠的是使用高压蒸气消毒。埃博拉病毒还可能经过空气传播。实验人员将恒河猴的头部露出笼外,让其吸入直径1微米左右含病毒的气雾,猴子45天后发病。每天与病猴密切接触的6个工作人员的血清发现该病毒抗体阳性,其中5人没有受过外伤,也无注射史,因此认为可通过飞沫传播。

病毒可透过与患者体液直接接触,或与患者皮肤、黏膜等接触而传染。病毒潜伏期可达221天,但通常只有510天。

 

控制疾病的仅有措施是:禁止共享针头,在严格消毒情况下也不能重复使用针头;隔离病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依照严格的规程,使用一次性口罩、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所有医护人员和访问工作者都应当严格执行这些措施。

地区分布

埃博拉出血热目前为止主要呈现地方性流行,局限在中非热带雨林和东南非洲热带大草原,但已从开始的苏丹刚果民主共和国扩展到刚果共和国中非共和国利比亚加蓬尼日利亚肯尼亚科特迪瓦喀麦隆津巴布韦乌干达埃塞俄比亚以及南非非洲以外地区偶有病例报道,均属于输入性或实验室意外感染,未发现有埃博拉出血热流行。埃博拉病毒仅在个别国家、地区间歇性流行,在时空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治疗

英国科学家研究显示切勿吃含有蛋白质成分的食物,而在科特迪瓦流传了一种方法,把牛尿煮沸饮用。

现今唯一对抗方法为注射NPC1阻碍剂,埃博拉病毒需透过NPC1进入细胞核进行自身复制,NPC1蛋白于细胞间进行运输胆固醇,即使阻碍剂会阻挡胆固醇的运输路线造成尼曼匹克症但那是可以容忍的。绝大多数的爆发都是短暂的时间。NPC1阻碍剂也能对抗马堡病毒

 

防范措施

控制传播

控制埃博拉的扩散,首先要密切注意世界埃博拉病毒疫情动态,加强国境检疫,暂停进口猴子主要限制来自疫区的猴子,到目前为止还没发现除灵长类动物以外的其他动物是埃博拉病毒的宿主。对有出血症状的可疑病人,应隔离观察。一旦确诊应及时报告卫生部门,对病人进行最严格的隔离,即使用带有空气滤过装置的隔离设备。医护人员、实验人员穿好隔离服,可能时需穿太空服进行检验操作,以防意外。对与病人密切接触者,也应进行密切观察。

辅助性治疗

治疗首先是辅助性的,包括使病毒入侵最小化,平衡电解质,修复损失的血小板以便防止出血,保持血液中氧元素含量,以及对并发症的治疗。排除个别病例,埃博拉康复者的血清在治疗疾病中并没有什么作用。干扰素对埃博拉也是无效的。在猴子试验中,凝固干扰素似乎能起一些作用,使原本100%必死的感染猴中存活下33%USAMRIID的科学家宣称,4只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猕猴中有3只康复。对埃博拉病毒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一些抗病毒药如干扰素利巴韦林无效,主要是支持和对症治疗,包括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控制出血;肾衰竭时进行透析治疗等。

用恢复期患者的血浆治疗埃博拉病毒病患者尚存在争议。

 


评论(共2条)
 2014-08-16 14:16

地球的病毒是有自然克星埃博拉病毒牛尿是他克星,

 2014-08-16 14:25

地球每种病毒都有克星,埃博拉病毒牛尿是他的克星,其他国家用他是对只不过使用不当,效果不是很好,

我要评论

    正在保存评论,请稍候...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