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 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高高幼儿园——资讯

幼儿园儿童心理筛查分析
2015-06-24 10:52
评论(0)  阅读(495返回

文章来源:荔城碧桂园中英文幼儿园

儿童的人格塑造基本在幼儿期,而此期的儿童大多是在幼儿园渡过的,幼儿期是儿童身心发展快速期。智力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语言变得丰富与完善,运动趋向协调灵活,个性初步完成,而幼儿期的教育忽视与失误易导致儿童的心理发育障碍,并且这种负面影响将延续终身。因此,幼儿园的心理保健工作关乎孩子一生的健康与幸福。在幼儿园开展心理卫生保健,倡导正确的教育方法,可以消除各种影响儿童脑与心理发展的有害因素,促进儿童大脑与心理的正常发展,以达到保障儿童身心健康目的。在此阶段若发现孩子有某些心理发育问题,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教育,能完全恢复正常,若错过这一关键期,有可能造成孩子终生的心理异常。因此;我园本学期对全园366名幼儿进行儿童心理筛查调查,筛查共为23项常出现的问题。结果分析如下:  

 

根据家长主要反映的问题做了如下的措施和建议:  

1、语言方面:

加强语言的训练,如唱儿歌、朗诵、交谈等方法。注意创造愉快融洽的环境,多给孩子表达机会,及时强化,切忌恐吓、责备、打骂孩子。  

2、运动方面:

加强加大运动训练,如跳绳、骑车、拍球、袋鼠跳、平衡木、跳床等活动。  

3、发音口吃问题方面:

多让幼儿开口说出自已的想法,鼓励多说话,多听表达流畅,声音优美,简洁明确的语言,如幼儿小故事,小儿歌等等,说唱时可以打拍子,让孩子掌握说话节奏。正确对待幼儿说话不流畅的现象,多做示范,少做纠正,也不要急着提醒,消除孩子的心理压力,在说话过程中从心理上轻松地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纠正。  

4、恐怖、焦虑症方面:

防治方法如:扩大孩子的接触面、从小要让孩子习惯多人养育,不要让孩子依赖一个养育者,让孩子尽量多接触家庭以外的小朋友和大人,要让孩子拥有多个一起玩的小伙伴。要培养孩子与陌生人打招呼的习惯,以克服孩子在陌生的环境里胆小、怕生、怕人多、从小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吃饭、穿衣、洗手、自己大小便等等。妈妈要注意避免事事包办、处处代劳,不要让孩子养成对母亲过分依赖,否则孩子一旦进入托儿所或幼儿园,就很难适应集体生活、培养孩子的合群能力、当小朋友来家里玩时,爸爸妈妈要鼓励自己的孩子把玩具拿出来和其他孩子分享,以培养孩子合群和与人相处的能力。这样孩子进入幼儿园时,就能与其他小朋友融洽相处,减少或避免分离焦虑的发生。小孩子过分胆小,害怕陌生人,见到陌生环境就退缩。加强交往训练,自我服务能力训练,避免过度保护。  

5、发脾气方面:

这些儿童在遇到挫折或者要求未得到满足是就大发脾气,大喊大叫,哭闹不止,赖地打滚,撕抓衣服头发。这种儿童一般较任性,经常有不合理的要求,并且必须得到并立即满足!发脾气时劝说多无效,只有当要求满足之后,或者不理睬他们,经过较长的时间后才平息下来。可发生在各年龄儿童,但以幼儿期和学龄前期更为常见。这方面预后一般较好,随着年龄增大会逐渐消失。原因:过度溺爱、有求必应等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一哭就有用)治疗:纠正方法主要是教育。父母之间态度一定要一致,在发脾气时与发脾气后进行耐心说服解释,进行正确引导。劝说无效后则采用忽视的态度,暂时不理睬,任其哭闹,经过多次以后这种现象就可以自然消失。  

6、多动问题方面:

孩子好动是正常的,但是表现得过分,不能听话,无法控制自己时就不但不是聪明的表现,而是一种病态了。多动症儿童特别是轻症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时很容易与正常顽皮儿童相混淆,但是,专家在临床上还是容易找出多动与正常顽皮儿童的区别:如多动症儿童的活动常常没有目的性,不停地变换花样,一会儿玩铅笔、纸屑,一会儿做鬼脸,逗引同学发笑等;而顽皮儿童则出于某种动机,或达到某种目的,如向别人借橡皮以及抢答问题;多动症儿童的行为常不分场合,不顾后果,无法自制;而正常顽皮儿童则受时间、地点以及环境因素的限制而有所约束,有时能遵守纪律;多动症儿童对新奇的游戏及娱乐活动,也不能产生持久的注意;而正常顽皮儿童对有兴趣、新奇的娱乐活动及游戏能持续注意,并能坚持很长时间;多动症儿童对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劝说当耳边风,屡教屡犯;而正常顽皮儿童的行为则会有所改进。孩子得多动症的原因一般有遗传、产伤可能诱发多动症 、还有,许多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教育方法不当或早期智力开发过量,使外界环境的压力远远超过了孩子力所能及的程度,也是造成儿童多动症(注意力涣散、多动)的原因。 注意预防 及早治疗:不少独生子女被父母娇惯、溺爱,并形成儿童种种不良习惯。专家指出,家长们对孩子的好动、任性,不应一味迁就,这可能助长乃至纵容儿童不良习性,延误了孩子病情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的良机,不仅给患儿身心造成伤害,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后果。创造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度过童年,要因材施教,切勿盲目望子成龙。注意合理营养,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尽量避免孩子玩含铅的漆制玩具,尤其不能将这类玩具含在口中。对患上多动症的孩子,家长应当帮助孩子配合医院的药物治疗,应认识到多动症是一种疾病,不应采取粗暴、歧视、冷淡、责骂、惩罚等措施,这样做不仅会加重病症,而且会加重患儿的自卑、忧虑、孤僻或反抗心理。同时应逐步减少孩子的多动行为,而不应订立过高的目标,马上要求他们变成安静的乖孩子。过分的要求只会导致彼此关系紧张。让孩子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他们能有机会宣泄过剩的精力。鼓励孩子的安静行为,用口头表扬、鼓励等强化方法逐步培养他们养成能静坐、能集中注意力学习和做事的习惯。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从有规律的生活中培养他们形成专心的好习惯。不迁就孩子的某些兴趣,例如,不能无限制地让他们长时间看电视等。  

7、攻击方面:

一些幼儿具有攻击性。在幼儿园表现为动手打人,推人,好欺负人,经常把其他儿童搞得哇哇大哭。他们可能故意骚扰别人引起注意。这些儿童可能缺乏同情心。儿童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不外是体质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体质因素:应该承认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主要决定于后天的强有力的社会因素,但也有先天的本能的生物学基础。对儿童来说,体质因素在攻击性行为中有较明显的表现。例如,男孩的攻击性行为就被女孩发生得多而强;体格强壮的孩子比体格瘦弱的孩子攻击性行为亦发生得多而强。但是,体质只是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因素这一,并不起决定作用。

心理因素:首先,挫折是引起攻击性行为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由于挫折威胁一个人的尊严,阻碍其稳定目标的实现,因而当儿童遇到某种挫折后,最常见的反应是攻击。当然,挫折引起的反应方式,也是因人而异,存在着个性差异的。一般讲,独立性强的儿童,挫折后容易表现出攻击性行为,而依赖性大的儿童,挫折后则容易产生退缩行为。  

其次,模仿也是引起攻击性行为的又一个重要心理因素。由于儿童辨别是非的能力差,而模仿学习的能力却很强,因而成人如果用粗暴的方式训斥孩子。孩子就会学会用同样的方式对付其他儿童;成人如果放任孩子的收看大量打斗和枪战的电视像片,孩子就会学会打斗,增强攻击欲,强化攻击性行为。社会因素: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养成的。因而社会因素是儿童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决定因素。社会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家庭影响。如果儿童生活在一个成员之间矛盾重重,你争我夺,吵嘴打架,情感气氛极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中,耳濡目染,长期熏陶,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些攻击性行为习惯。其二,同龄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如果一个儿童很少与同龄人接触,很少与同龄人交往,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久而久之,这个儿童的身心状态就会偏离大多数儿童的正常发展,产生种利心理偏差和心理障碍。如性格孤僻、固执,情感冷漠、冲动,甚至导致儿童孤独症、儿童抑郁症等。其三,环境刺激。经验表明,不良环境刺激的影响是儿童产生攻击性行为的主要渠道,大众传媒渠道,如电视、电影、游戏机等,给儿童间接提供学会攻击性行为样例,影响极坏。因此,奖励和惩罚是增强或抑制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手段。口头批评、停止活动、暂时隔离等方式,都会减少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次数,减弱攻击性行为的强度。  

8、睡眠方面:

注意建立孩子良好的睡眠规律,形成固定的睡眠时间,睡前不要让孩子进行剧烈的游戏活动,不要讲恐怖故事,看恐怖电视,对梦游的孩子应做好安全防护。  

9、进食问题:

注意和谐餐前气氛,切忌餐前责骂、教训孩子;加强孩子饮食行为的培养,不挑食,不偏食。  

10、咬手指甲、吸吮手指方面:

不可用指责、打骂方式阻止,给孩子多一些关爱,尽量避免孩子因无聊而吸吮手指,多安排一些手工和力所能及的劳动;多与孩子沟通,向儿童讲清楚吸吮手指的危害和不雅观,减轻孩子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压力,消除造成精神紧张的心理因素。厌恶治疗。必要时心理专科咨询。  

11、习惯摩擦和抽动症方面:

可能是习惯性擦腿动作,建议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排除孩子的外阴疾患。当孩子出现擦腿动作后,不要流露出焦虑或紧张的情绪,要以和善的态度分开孩子的注意力。必要时心理专科咨询。  

 在幼儿心理这方面我们会继续与家长共同做好沟通、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健康快乐成长!

 


评论(共0条)
我要评论

    正在保存评论,请稍候...    (0/100)